k8娱乐官方网,凯发手机官方客户端下载
service tel

400-123-4567
+86-123-4567

站内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

400-123-4567

+86-123-4567
13800000000

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成功案例 > 案例分类一

从“脏乱差”到“净优美”:一个老旧院落的垃圾分类蜕变记

时间:2025-10-03 13:34:59

 

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:垃圾桶被翻得乱七八糟,垃圾撒得到处都是,气味难闻得让人避之不及?又有没有担心过,如果小区里的垃圾点没人管,环境会慢慢变得脏乱差,谁还愿意住在这样的地方?

  紫瑞苑位于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紫荆社区,是一个90年代建成的农迁院落。院子不大,共218户居民,没有物业管理。这里原住居民大多互相熟悉,但因为有近三分之一是租户,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人员流动性,加上院子入口处的垃圾房年久失修、长期脏乱、臭气熏天,不仅影响心情,更严重拉低了大家的生活品质。

  2023年,随着紫瑞苑老旧院落改造,芳草街街道在这里建起了成都市第一批垃圾分类清洁屋,还配上垃圾分类督导员值守。垃圾投放点焕然一新,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被分类投放,整个环境整洁、清爽、井井有条。可惜好景不长,到2025年,随着政策调整,督导员撤岗,没了补贴和人员管理,垃圾又逐渐散落一地,拾荒人员频繁翻捡,清洁屋管理似乎在逐渐失序。院里的居民眼看就要回到以前“脏乱臭”的老路上——怎么办?

  2025年3月,成都根与芽联合芳草街街道组织社区、院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和居民代表一起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参访学习。

  回来的路上,紫瑞苑院委会主任特别感慨地说:“别人能做的,我们也能做,我们院子也要做好垃圾分类!”参访后没两天,院委会主任就主动邀请成都根与芽的项目人员,希望能够尽快把垃圾分类在紫瑞苑开展起来。

  3月11日,成都根与芽团队来到紫瑞苑,了解院落的情况,居民们七嘴八舌也讲了很多,团队获取了几点信息:

  了解了这些情况,团队心里也有了底,对院落有了一个基本画像,接下来就是要和居民来商讨可以怎么做呢?这么多年的踩坑经验,告诉我们,“即使我们想法再多,一切还是要从院落出发。”

  于是,我们和院委会一起商量组织开展一次工作坊,把院委会成员、楼栋长、志愿者等参与院落治理的核心骨干召集起来,一起讨论下,紫瑞苑的垃圾分类工作可以怎么开始?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?

  3月18日,事关垃圾分类的“骨干志愿者能力建设”工作坊在社区二楼会议室展开,根与芽先和大家一起分析了院落的情况,院子的困难和优势,没有大道理,就是摊开说真问题:“定不定时?”“定时投放时间怎么定才合理?”“住户居民不配合咋解决?”你一句我一句,原本觉得是“上面的事”,变成了“我们自己的事”。

  在这个过程中,根与芽给大家分享了不同的参考案例,也给大家解释了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困惑。

  这场工作坊开下来,院委会的目标很明确,“第一步目标,院落要定时投放,杜绝翻捡垃圾的现象,第二步目标是,陪伴居民养成源头分类投放的行为习惯。”

  4月初,院子里接连开了两场动员会。院委会主任的讲话坚定而真诚,紫荆社区党委书记黄于久也鼓励大家:“垃圾分类,不只是环保,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更干净、更舒适。”

  紫荆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陈美旭也给大家分享:“关于自己做垃圾分类工作这几年的感触和收获,从一开始觉得就是一份工作任务,到慢慢的看到院落的转变,自己也越来越认同垃圾分类会给环境带来的好处。”

  成都根与芽的讲师则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互动游戏,让复杂的分类知识变得轻松好懂。居民们这才发现:垃圾分类,其实也可以很轻松。

  然而,理想和现实之间难免有矛盾。院委会坚持要推行“定时投放”,以彻底杜绝垃圾翻捡问题,但部分居民却因作息冲突无法按时投放,甚至有人因此投诉。

  面对压力,坚持实干的院委会,带头想办法调整方案:在坚持定时投放原则的同时,不断完善了定时投放的时间段,既保证了垃圾不再被翻捡,又兼顾了居民需求。

  但新的问题来了——租住户的参与度不高。这又该怎么办呢?到底该先从原住居民带头抓起,还是该坚持“一视同仁”,给租户同样的奖励?院委会和成都根与芽进行了认真且严肃的分析和讨论。

  最后,院委会决定“双轨并行”:一方面加强制度约束(红黑榜),另一方面配合桶边值守和奖励机制,让租住户也能逐渐融入。

  就这样,4月起,驻点宣传成了日常。院落的志愿者们每日轮流驻点,配合清洁屋定时开放制度,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,一对一宣传和引导,登记居民分类情况,做得好的还能得到小奖励。

  成都根与芽还请来了“熊猫分分”垃圾分类讲师,不时开展小游戏和小课堂。渐渐地,居民们知道了要定时投放,分类习惯也一步步建立起来。

  为了让分类更有趣,也为了提升居民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,在熊猫分分社区垃圾分类讲师的支持下,成都根与芽还陆续在院子开展了各种活动:环保酵素DIY、旧衣改造环保袋、低值可回收物兑换、有害垃圾安全回收……这些活动让居民们在动手的同时,更加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。

  一个小区的改变,除了需要带头人,起初,能依靠的只能是院子里的志愿者。可“熟人社会”里,大家碍于情面,劝导效果有限。于是,成都根与芽与院委会商议后,决定引入外部志愿者,为院落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氛围。

  7月底,一批培训过的志愿者进驻紫瑞苑,这些志愿者有刚上小学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参加志愿驻点宣传,也有放暑假的高中生,退休的企业高管,正在休年假的企业职工,他们每天晚上轮班进行了一个月的驻点督导服务。外部志愿者的耐心与坚持,不仅提升了分类准确率,更点燃了紫瑞苑居民的热情。

  在进行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兑换活动时,有紫瑞苑居民甚至主动找到院委会说:“下次活动,我也想当志愿者!”

  如今,清洁屋重新恢复了秩序,垃圾定时投放已成为日常。走进院子,你会看到环境清爽整洁,再也不见“垃圾满地”的场景。

  更重要的是,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。但这仍是一个进行中的过程。未来,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源头分类纯净度、扩大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范围、在驻点志愿值守、督导员等都全部退出后,让源头分类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,将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。

  垃圾分类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社会治理的微观体现。紫瑞苑的故事说明,真正可持续的改变,源于居民自觉、社区协作与专业支持的有效结合。它提醒我们:每一个院落的转型,都是从“有人管”到“人人管”的漫长之路,而这条路,必须从沟通、信任与共同行动开始。

  在此,特别感谢以下进入紫瑞苑进行环保宣讲和驻点督导的讲师和志愿者:钟晋超、陈燕君、陈思、刘森林、黄可欣、傅英、尚毅、吕洁、陈鹏宇、黄晋禾。

  成都根与芽致力于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,通过社区行动和公众教育,积极推动相关环境政策的完善与执行。


立即在线咨询 关闭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    电话:400-123-4567     传真:+86-123-4567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    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